智枢遗珍--非遗文化多模态交互平台

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

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北京市石景山区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Ⅲ-1。

历史渊源

太平鼓又称“扇鼓”、“单鼓”、“羊皮鼓”,是北京地区独特的一种民间节庆舞蹈。它明代即出现于北京地区,清代以后日渐盛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京西太平鼓早期是一种来自满族妇女的集体歌舞,至20世纪初才有男子加入。太平鼓活动在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一至来年二月初举行,所以北京地区也称之为“迎年鼓”。击打太平鼓象征着天下太平安乐,具有特殊的祈福迎新之意。

文化特征

太平鼓大如蒲扇,下安鼓柄,有正圆、扁圆、梯形、八角形等多种鼓形。石景山太平鼓可以通过节奏变化表现出不同情绪。鼓既是乐器,又是道具,表演时和舞有机配合,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者左手摇环,右手击鼓,发出清脆的音响,随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女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扭劲”和“颤劲”,男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搧劲”和“艮劲”。太平鼓音乐主要由鼓点和曲调两部分组成,鼓点有十几种之多,击打太平鼓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一系列的技艺。

文物保护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项目保护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